學術報告一:我國海洋災害預警報技術進展

發布時間:2016-04-16浏覽次數:1283

報告人:于福江研究員,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副司長,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風險管理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等理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軍事氣象水文技術專家組成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副主席,國際應急管理學會(TIEMS)會員,JCOMM海浪與近岸海洋災害預報專家組成員。
時  間:2016年4月15日下午4:00
地  點:芝綸館308
報告人簡介:
     于研究員多年來緻力于風暴潮、海嘯的預報技術研究和業務化工作,是我國風暴潮、海嘯數值預報技術研究和業務化應用的知名專家和開拓者之一,被譽為“中國海嘯預警研究第一人”。先後主持過國家863、“十五”、“十一五”等國家科技攻關重點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海洋局908專項和國家海洋局公益項目等。在他的帶領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創建了我國新一代風暴潮業務化數值預報系統、我國海嘯預警研究和業務化體系。在他的推動下,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成立,代表中國參與國際海嘯預警事務,在他的主導下,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第25次大會同意委托在中國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多年來,先後發表文章20餘篇,主持編制多部著作。個人獲得由 “海洋先進科技工作者”榮譽稱号,所帶領的團隊先後獲得“全國地震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防汛抗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号。
     于研究員研發的業務化風暴潮數值預報系統,使我國的風暴潮預報實現了從經驗預報向數值預報為主的跨越。他主持研制的我國第一代高分辨率四維同化業務化風暴潮數值預報模式和第一代GIS支持下的風暴潮減災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在我國沿海風暴潮防災減災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目前高分辨率業務化風暴潮數值預報模式已推廣到菲律賓、越南、馬爾代夫、朝鮮、香港和澳門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為世界海洋防災減災做出了貢獻。
     于研究員建立了我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一個适合于中國沿海的地震海嘯數值模式、第一個太平洋海嘯傳播時間預報模式、第一個全球海嘯傳播時間預報模式和第一個南海定量海嘯預警系統,填補了國内空白,其計算效率和設計思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海嘯預警業務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并得到了中國地震局和一些國家的引用。
     于研究員長期從事海洋災害預警預報業務工作,在多次強台風襲擊我國沿海地區中準确判斷,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沿海政府開展應急防禦工作提供了及時準确的有力支撐。尤其在2011年日本9.0級地震海嘯發生後,發布我國開展海嘯預警業務以來的第一次海嘯藍色預警,并經事後驗證,預測結果與實測數據非常吻合,預報結論準确可靠。近年來,開創性的進行了風暴潮和海浪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為沿海開展海洋災害應急疏散和防禦提供了科學依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