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海洋地質研究所張傳琳教授邀請,中國地質大學張世紅教授于9月22日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超大陸:地球演化未解之謎”的學術報告。報告由海洋地質研究所張傳琳主持,學院20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報告。
超大陸的裂解與重建對于準确理解地球的演化規律非常重要,并且超大陸的聚散可能對于深部地幔物質循環、淺部資源分布、地球表層環境以及大氣氣候等整個地球系統都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已有資料表明,地球演化過程中至少存在過三次超大陸聚散作用,分别是古元古代晚期(約18億年前)的Nuna超大陸(也被稱為Columbia超大陸)、新元古代(約8億年前)的羅迪尼亞(Rodinia)超大陸和晚古生代(約3億年前)的潘基亞(Pangea)超大陸。
張世紅教授在報告中,首先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闆塊構造的起源以及闆塊構造在動力學機制上仍存在的難題。然後詳細地講述了地質曆史時期存在的三個超大陸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他指出由于經過多次構造運動疊加改造,能識别出的古元古代被動大陸邊緣盆地仍非常有限,這些都導緻Nuna超大陸的重建顯得更加困難,不确定性更大。因此在超大陸的重建中,沉積盆地分析和古地磁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報告結束後,與會師生與張世紅教授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