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海洋生物系本科生發表SCI論文

發布時間:2020-08-13浏覽次數:673

  近日,我院海洋生物系張道鋒博士和2016級本科生崔希雯同學為共同第一作者在SCI收錄源刊、以顯微鏡發明者列文虎克命名的國際微生物學期刊《Antonie van Leeuwenhoek》在線發表了題為“Sphingomonas hominis sp. nov., isolated from hair of a 21-year-old girl”的文章(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482-020-01460-z)。

  該文章分離、鑒定了一株從崔希雯同學頭發上分離得到的一個之前未被正式描述的細菌新種,并命名為Sphingomonas hominis——人鞘脂單胞菌,這株細菌的分離、培養和初步鑒定工作,均是在常規的《海洋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完成的。



  鞘脂單胞菌屬隸屬于阿爾法變形菌綱,廣泛分布于陸地和海洋環境,尤其是水體、沉積物、植物内生和根際等,個别類群也可出現在人體體表。鞘脂單胞菌在醫藥、環境和農業生産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如:有些菌株具有降解多環芳烴的能力;有些菌株可以用來生産鞘氨醇膠;有些菌株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抗鹽堿、抗重金屬能力,并可以合成一些植物激素促進植物生長。此次Sphingomonas hominis的分離鑒定,為鞘脂單胞菌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2016級海洋生物系本科生是我院培養的第一批畢業生,相關課程設置突出了“厚基礎,重實踐”的特點,在實踐課程設計和開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興趣為導向”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以《海洋微生物學實驗》為例,教師劃定範圍,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微生物類群或栖息環境來進行微生物分離,後續相關的實驗均以學生親自獲得的微生物為實驗對象。在2016級教學過程中,學生選擇的微生物有:海洋沉積物中的硝化細菌、海水中的光合細菌、臘肉中的明串珠菌、酸奶中的乳酸菌、錢币表面的細菌、頭發和手掌上的細菌等。學生帶着各自感興趣的實驗對象,分别學習了無菌操作、平闆劃線、培養特征觀察、革蘭氏染色、顯微鏡觀察、生理生化測定、水解酶活性測定、16S rRNA基因鑒定等實驗技能。在傳統微生物實驗教學中,因為采用單一或有限的模式菌株,通常隻能觀察到有限的實驗現象。而這樣的課程設計,學生可以觀察到多種微生物的實驗結果,加深了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增長了見識。

  該論文的指導老師為張道鋒博士,該工作受到了我院趙哲教授的大力支持。這也是海洋生物系以本科生的研究工作為主發表的第一篇SCI論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