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挺近深海大洋-西太平洋深海動力過程和氣候效應的觀測研究進展
報告人:汪嘉甯 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主持人:宋翔洲教授,河海大學
報告時間: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下午14:00
報告地點:河海大學聞天館402
報告人簡介:
汪嘉甯,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彙泉學者。2013年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學專業,曾在加拿大海洋漁業部Bedford海洋研究所訪問學習。現主要從事深海多尺度動力過程和氣候效應等研究,發表包括3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在J. Phys. Oceanogr.、J. Geophys. Res.、Prog. Oceanogr.等國内外高水平期刊發表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論文10餘篇。基于現場自主觀測數據,突破和豐富了對西太平洋中深層環流的認知和理解,闡明了西太平洋深層西邊界流、赤道中層流的季節内、季節、年際等多時間尺度變異規律和物理機制,通過地形和行星羅斯貝波、近慣性内波等建立起深層海洋與上層海洋的能量聯系通道,揭示了複雜地形在中深層環流變異中的作用。發現西太平洋上層熱點區域流場可突破厄爾尼諾春季預報障礙;建立了底邊界動力和界面通量的普适量化關系。承擔中國科學院西太平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建設,擔任了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基金委多個大洋航次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中科院科研儀器設備研制項目、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問海計劃等項目。
報告簡介:
西太平洋擁有全球最大的暖水體-暖池,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發動機”,強烈的海氣相互作用深刻影響着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和台風活動,西太平洋也是全球經向翻轉環流的重要分支,數百乃至數千米的深海是海洋和氣候系統物質能量平衡和變化的緩沖器和存儲庫,因此迫切需要對西太平洋全水深海洋動力過程進行長期、系統和綜合的觀測。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西太平洋關鍵海域布放了20餘套深海潛标并實現穩定運行,現已成功獲取連續6年的溫度、鹽度和海流等數據,實現了深海觀測數據長周期穩定實時傳輸,科研和業務人員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終端實時掌握深海大洋的水文和動力狀況,對深海數據的查看模式從“錄像回放”變成“現場直播”。基于現場自主觀測數據,西太平洋三維環流的認知被逐步拓展到中深層,并建立起與氣候變化的聯系,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