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海洋科學學科始于1958年開設的海洋工程水文專業,2000年獲物理海洋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獲物理海洋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10年獲海洋科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獲批設立海洋科學博士後流動站,2014年獲得江蘇省唯一的海洋科學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在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位列全國第七,2018年獲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為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二期、三期項目。
1、物理海洋學方向(點擊跳轉)
2、海洋生物學方向(點擊跳轉)
3、海洋地質方向(點擊跳轉)
1.1 研究方向
該方向瞄準國際前沿,結合國家戰略、海洋經濟需要,開展海洋及其相關的氣象、水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海洋動力現象和海洋探測技術等,研究内容涵蓋海洋多尺度動力學、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極地海洋與氣象、海洋觀測與數值模拟、數據同化與預測和海洋工程環境等。該方向設置三個研究所,發展團隊建設模式,支撐學科平台發展。
物理海洋學方向研究所機構簡圖
(1)海洋動力環境研究所
海洋動力環境研究所關注從大尺度環流、中尺度渦旋到亞中尺度過程的多尺度海洋動力過程及其相互作用,并探讨海洋多尺度過程對大氣、海洋工程、海洋生态環境等的影響。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環流、海平面變化、中尺度和次中尺度過程、海洋内波、中尺度海氣相互作用和海洋動力對海洋工程的影響及其生态效應。研究手段有現場觀測、數值模拟、資料同化、理論分析等。
(2)海洋氣象與氣候研究所
海洋氣象與氣候研究所主要研究全球及區域尺度天氣和氣候異常變化機理、海洋環流變異、海平面上升、極端事件等重要科學問題,對“冰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有重要支撐。
研究方向:全球變暖與區域響應、海-陸-氣相互作用、極端海洋氣象與氣候事件發生機理,極地氣象與演變機理、海洋天氣數值預報、人工智能海洋氣象預報。
(3)海洋觀測與預報技術研究所
海洋觀測與預報技術研究所主要以國家海洋環境保障需求為牽引,以科學技術前沿為導向,開展基礎理論和創新技術研究。自主發展從觀測、資料同化到海氣環境集合預報的一體化系統,推動國際上海洋觀測和預報技術研究的發展,為提高海洋環境預報水平,保障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研究方向:海氣通量觀測技術、海洋動力和生态環境遙感觀測反演技術、耦合資料同化,海洋可預報性和集合預報等。
1.2 研究平台
物理海洋學方向與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共建“自然資源部海洋災害預報技術重點實驗室”,與河海大學港口海岸近海工程學院共建“海岸災害及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海洋衛星地面站、高性能計算機集群、實驗機房、海洋觀測站等教學科研設施。近五年來,完成科研合同經費共計7000餘萬元,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省部級基金、企業委托業務項目等。目前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美國加州大學聖疊戈分校、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美國夏威夷大學、德國AWI極地與海洋研究所、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等十餘家國際知名海洋科研機構保持密切合作。
圍繞河海大學-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科教融合平台,物理海洋學方向将國家預報業務需求融入課程教學,着力打造了一系列科教融合精品示範課程,以培養海洋科學專業研究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國際前沿視野。
河海大學-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科教融合課程
1.3 畢業去向
物理海洋學方向畢業生在國内衆多海洋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就業,如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江蘇省海塗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自然資源部南海局、中共無錫市委組織部、南京航天宏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江蘇金風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航天宏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也可選擇前往國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進一步深造。
物理海洋學方向畢業去向
2.1 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學(Marine Biology)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現象、過程及其規律的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主要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機體分類、形态、分布,生态、生理、生化和遺傳等現象和規律以及發生在海洋中的生物學現象與其他物理的、化學的、乃至地質的現象和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海洋生物學的研究範圍十分廣泛,從物種起源、生物進化,至海洋藥物、化妝品、海洋食物和環境治理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
海洋生物學方向研究平台機構簡圖
(1)海洋生物技術平台
海洋生物技術平台以江蘇特色海洋生物與環境研究對象,以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為主要研究手段,聚集海洋生物學的國際前沿科學問題以及國家、地方的産業需求的重大共性技術問題。
(2)海洋生物資源利用平台
海洋生物資源利用平台圍繞江蘇沿海特色海洋生物資源,利用現代先進的生物技術、化學等手段,進行海洋動植物和微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物質的利用研究,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海洋生物功能性制品、保健食品和海洋藥物。
(3)區域海洋生态學實驗平台
區域海洋環境生态學平台針對江蘇近海生态災害頻發,水質惡化及富營養化等生态問題,以近海食物鍊為導向,關注近海環境質量及生态系統的演變與保護。
(4)海洋環境毒理實驗平台
海洋環境毒理實驗平台對入海口、近海等水體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監測、來源甄别、生物富集、食物鍊傳遞、微生物降解及其生态毒理效應進行研究。
2.2 研究平台
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以該方向為主建設了面積約2200平方米的海洋科學實驗中心,并于2022年獲批“江蘇省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中心内圍繞海洋生物學方向購置了營養鹽分析儀、流式細胞儀、藻類葉綠素熒光儀、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全波長多功能酶标儀、熒光倒置顯微鏡、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加速溶劑萃取儀等一批面向校内外開放共享的儀器設備。以支撐海洋生物技術、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海洋生态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與生态效應四大科研平台,以及海洋生物學、海洋生态學、海洋微生物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海洋化學等8個基礎教學實驗室。
海洋生物學方向實驗室及設備(部分)
海洋生物系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研究經費已逾千萬,以河海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國際高水平論文六十餘篇。與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上海海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科院海岸帶所、中科院水生所、中科院南海所、江蘇省淡水所、江蘇省沿海開發集團、中洋集團、華盛頓州立大學、日本長崎大學、荷蘭皇家海洋所等國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具有長期良好的合作交流。
2.3 畢業去向
海洋生物學方向學生畢業主要面向以下四個方向:高校科研院所升學或就業,生物類企業,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企業。
海洋生物學方向畢業去向
3.1 研究方向
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結合江蘇省沿海地理優勢,着重解決海洋資源與碳循環、古氣候與古環境等關鍵科學問題;監測和預防海岸帶地質災害,服務江蘇沿岸經濟,開拓海洋地質大數據與機器學習新領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洋岩石學與海底資源、古海洋學與環境演變、地球物理學與海底構造,在國内外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海洋地質主要研究方向
(1)大洋岩石學與礦産資源
大洋岩石學與礦産資源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研究。
大洋岩石成因與深部碳循環過程:
利用傳統岩石學、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揭示大洋岩石的成因及深部地幔動力學和深部碳循環過程。
海底關鍵金屬礦産的賦存形式及其沉澱機制:
研究關鍵金屬在海底熱液硫化物、 鐵錳結核、富钴結殼中的賦存形式,揭示關鍵金屬的成礦作用過程和沉澱機制。
大數據與計算地球化學:
利用機器學習、結合物理、化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基本原理,從原子尺度定量研究常規條件和極端條件下的地質過程。
(2)古海洋與環境演變
古海洋與環境演變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研究。
海洋微體古生物學:
利用鈣質超微化石(顆石藻化石)和有孔蟲,研究海洋生态系統在人類和地質時間尺度上的演變以及與全球氣候變化(碳循環)的互饋。
海洋沉積與生物地球化學:
研究重大地質、氣候和生物事件期間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響應,以及地史時期表層系統元素循環的演化過程和控制機制。
碳酸鹽岩沉積學:
利用碳酸鹽岩沉積微相、元素地球化學及穩定同位素等參數變化特征,探讨海平面、古氣候等條件對碳酸鹽岩沉積體系不同尺度發育演化的控制作用。
(3)地球物理學與海底構造
地球物理學與海底構造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研究。
海洋構造與地震災害:
研究海岸帶、近海與深海俯沖帶活動斷裂,構造變形及演化,地震活動特征,服務海洋地質災害評估。
邊緣海盆地與油氣資源:
研究渤海灣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等邊緣海盆地的構造演化與油氣資源勘探開發。
海洋地球物理:
利用海上拖纜、海底節點地震數據對海底進行精确構造成像,尋找海底油氣藏、天然氣水合物等礦産資源。
3.2 研究平台
該方向依托海洋科學實驗中心,設有國際超微化石檔案中心(ThANKS;全球11個、中國唯一)、構造物理模拟實驗室、海底地震數據解釋與建模實驗室、高分辨率偏光顯微鏡實驗室、場發射掃描電鏡實驗室、電子背散射衍射實驗室、微納結構與岩心分析實驗室、成岩—成藏實驗室、古環境數據分析實驗室、岩礦實驗室、化學處理實驗室、地質樣品庫實驗室以及高性能計算機服務器機群室等教學科研設施。
海洋地質方向實驗設備(部分)
教師團隊中1人2020年以來連續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張傳林教授),1人擔任國際超微化石協會(INA)理事,2人擔任國際主流SCI期刊副主編,5人次擔任國内外多個重要期刊的編委,獲邀參加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3人次,參加大洋科考5人次。承擔國家級基金項目近30項,省部級基金項目13項,校企合作等其它科研項目20餘項,科研項目總經費超過3000萬元;教師個人/單位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注重國際、國内合作與交流,已經與國外知名大學和研究單位(美國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佛羅裡達州立大學、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德國AWI海洋與極地研究所中心、基爾大學,日本京都大學、山形大學,意大利帕爾馬大學)以及國内海洋與地質領域的重要高校和院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3.3 畢業去向
海洋地質專業在面向企業上,在為固體礦産開發提供技術支持、為油氣勘探提供科學依據方面具有很強的專業特色。研究所人員在新疆地區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為當地礦業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實現找礦突破,目前合作的公司包括阿克塞海源礦業有限公司、新疆鴻隆礦業有限公司等;通過地質對比、構造解析、古地理與沉積特征分析,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華東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在油氣勘探方面提供技術服務。
本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科研素質,深受國内外知名研究機構和國内企事業單位的歡迎。目前,海洋地質專業方向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主要在國内外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從事相關科學研究,部分畢業生在國家企事業單位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管理工作。
海洋地質方向畢業去向
4、導師隊伍:
(1)博士生導師名單及研究方向:
(2)碩士生導師名單及研究方向:
歡迎觀看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2024年研究生招生線上宣講會(視頻),以更全面了解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