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獲批建設“自然資源部南京邊緣海海氣界面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發布時間:2023-12-13浏覽次數:10

2023年12月5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公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名單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3〕54号),由河海大學、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與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聯合共建的“自然資源部南京邊緣海海氣界面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海氣界面野外站”)正式獲批。海氣界面野外站的獲批标志着河海大學在海洋科學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科教融合推進等方面更進一步,将有力支撐我校“由河向海延伸”的發展戰略。

海氣界面交換是海洋科學和大氣科學研究的難點和熱點之一,是海氣相互作用、海洋和氣候系統動力學等研究的重要基礎。然而,我國對海氣界面的觀測能力尚有不足、信息與數據相對匮乏,成為我們向海洋強國和氣象現代化邁進的一個‘卡脖子’問題,嚴重制約了對海氣界面能量和物質交換以及地球系統相互作用的科學認識,限制了精細化業務化海洋預報和信息服務的發展。

海氣界面野外站的設立為精準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可行方案。海氣界面野外站将重點打造兩類觀測體系,一是站點分布式海氣界面觀測系統,主要包括海上浮标和海島基站兩大觀測系統。它立足近海特别是南黃海和東海,由海氣界面熱通量、動量通量和氣體通量子系統構建而成。二是衛星全覆蓋海氣界面觀測系統,主要是利用海洋系列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組建中國邊緣海全覆蓋海氣界面觀測系統。兩大海氣界面觀測系統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系,構成了空天海一體化海氣界面觀測體系(如圖1所示)。

 

圖1空天海一體化海氣界面觀測體系示意圖

海氣界面野外站将堅持現場觀測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實現基礎研究與業務應用相連接,實現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相聯合,力争将浮标、島基定點觀測與衛星全覆蓋相融合,在業務上為海洋預報與氣候監測提供數據支撐,為海洋生态系統監測和地球系統變化提供技術支持,在科學上為深入認識上層海洋動力過程、海氣相互作用及地球多圈層相互作用提供更多觀測支持。

海氣界面野外站将在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的指導下,在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的管理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态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強化經濟、重大基礎設施……海洋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精神,按照《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平台管理辦法》開展工作。三家共建單位前期在平台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已取得諸多實質性合作進展,包括共建自然資源部海洋災害預報技術重點實驗室、共同承擔重要科研攻關項目、進行“強基礎、雙融合”的海洋科學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合作開展海洋科普活動等,也為海氣界面野外站的建設和運行奠定牢固的基礎。

海氣界面野外站的成立将有助于大幅提升我國海洋綜合觀測能力,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和氣象現代化建設注入新的動力,也為保護海洋生态環境、提升海洋預報減災能力、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