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近日公布的《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名單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3〕54号),由河海大學牽頭、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共建的自然資源部南京邊緣海海氣界面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野外站”)成功獲批,是我校海洋學科平台建設的重要一環,并與已有的自然資源部海洋災害預報技術重點實驗室、海岸災害與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協同融合,成為學院和學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2023年12月13日,野外站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河海大學舉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王會軍院士、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蔣興偉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原校長吳德星院士、江蘇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戴曉茹副處長、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王康康四級調研員、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彭偉主任、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于福江主任、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林明森主任、河海大學楊桂山校長、中國海洋大學管長龍教授等30餘位領導專家參會。
14:45,揭牌儀式正式開始,楊桂山校長在緻辭中對野外站主管部門自然資源部、江蘇省和共建單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對野外站的團隊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野外站的設立是河海大學海洋科學發展的新的重要契機,是河海大學“由河向海延伸”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希望野外站充分吸納專家對野外站發展提出的意見,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努力取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共建單位領導于福江主任和林明森主任表示,三家共建單位前期已在平台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已取得諸多實質性合作進展和科教融合,野外站綜合了三家單位的優勢,将大大推動三方進一步深入合作。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院長、野外站站長宋翔洲教授代表三家單位宣讀了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名單(附後)。王會軍院士、吳德星院士、管長龍教授、楊桂山校長、于福江主任和林明森主任共同為野外站揭牌。
野外站揭牌
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由主任王會軍院士主持,宋翔洲教授介紹了三方合作的曆史和基礎,從目标定位與研究方向、基本信息與基礎條件、觀測數據與研究成果、人才隊伍與技術支撐、運行管理與協同創新、交流合作與科普服務等六個方面彙報了野外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和工作進展,表示将按照《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平台管理辦法(試行)》(自然資辦發〔2020〕49号),聚焦野外站建設目标,落實各項承諾條件,細化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務,制定建設運行實施方案,河海大學闫運偉教授、李熠副研究員、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呂洪剛高級工程師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張毅副研究員圍繞野外站的主要方向,分别從海氣熱通量高頻變化,熱帶氣旋快速增強,海氣二氧化碳監測和海氣界面自主衛星觀測等方面做了學術彙報。
與會專家進行了熱烈的讨論,指出三家共建單位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有望産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并在野外站選址、技術發展、數據共享和人才培養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性意見。野外站将充分發揮三方優勢、促進海洋觀測能力提升,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防災減災水平,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态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野外站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集體合影
自然資源部南京邊緣海海氣界面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名單 |
主任: 王會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副主任: 蔣興偉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 管長龍 中國海洋大學 教授 |
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戴爾阜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黃邦欽 廈門大學 教授 李海兵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研究員 劉吉堂 自然資源部南通海洋中心站 研究員 陸日宇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 彭 偉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研究員 秦伯強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員 王關鎖 自然資源部東海預報中心 研究員 王宗靈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員 謝周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教授 楊修群 南京大學 教授 于衛東 中山大學 教授 |
秘書: 譚曉曉 河海大學 副教授 |
自然資源部南京邊緣海海氣界面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站長: 宋翔洲 河海大學 教授 |
副站長: 闫運偉 河海大學 教授 呂洪剛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高級工程師 張 毅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