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韻大講堂】第二百六十八期:解析深海化能共生-單細胞視角下的動物-微生物共生互作

發布時間:2024-11-27浏覽次數:10

報告人:王昊,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報告時間:2024年12月1日(星期日)晚上19 : 30

報告地點:河海大學江甯校區緻用樓317教室

主持人:宋小瑞 副教授


報告人簡介:

王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長期緻力于海洋無脊椎動物的進化發育與海洋動物共生關系的研究。近年來,其研究重點聚焦于深海極端環境(如冷泉、熱液)下的化能生态系統。通過深海原位實驗,深海原位單細胞等技術手段,系統深入地研究了深海共生動物及其宿主-共生菌的互作網絡。研究結果揭示了深海共生動物對化能營養的适應機制,以及宿主與共生菌之間複雜的共生關系及分子調控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Science Advances,eLife,ISME J,Animal Biome,iScience,Deep-sea Research等國際主流期刊,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鳌山科技創新等多個科研項目。


報告簡介:

深海化能生态系統及其獨特的生物群落,是20世紀後期科學史上的一項裡程碑式發現。在完全黑暗、低溫、高壓的深海環境中,這些生态系統依賴化能自養微生物,通過利用海底冒溢的還原性氣體(如硫化氫和甲烷)的化學能固定碳,構建出獨特的生命網絡。這一網絡支撐了包括贻貝、管蟲和蛤類在内的大型共生生物的生存與繁衍。這種完全脫離陽光的生命體系颠覆了“萬物生長靠太陽”的傳統認知,拓展了人類對生命極限和适應機制的理解。深海共生動物與化能細菌之間形成了高度協作的代謝互作關系,而這些關系的調控機制與生态意義,至今仍是科學界探索的前沿熱點。在本研究中,我們利用深海原位實驗和單細胞組學等先進技術,解析了共生組織的細胞功能與構成,深入探讨了深海共生動物與其共生微生物的代謝互作模式。研究發現,共生動物通過在共生組織内創造功能迥異的“微生态位”,精準調控共生細菌的功能,從而實現高效的化能合成,為深海生命适應極端環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Baidu
sogou